Go To Top Deco
Go To Top
首頁 > 精選書摘 > 顧客買的不是商品,而是「自我投射」!法國精品銷售顧問獨特的「銷售感性」,讓顧客感受到「你懂我」

我一直相信,銷售的關鍵不是話術,而是「感性」。很多人以為成交靠的是產品規格、價格優勢、優惠策略,但事實恰恰相反。真正能打動顧客的,是那一種讓對方覺得「你懂我」的感覺。

我記得剛進精品銷售行業時,最常聽到主管提醒我們的一句話是:「顧客不是在買商品,而是在買情感。」當時我不太懂,直到遇見一位客人。

當顧客感受到「被看見」

那是一位年輕女性,她走進店裡時神情有些緊張,手上握著一張小紙條。我上前微笑問候,她遞給我紙條說:「這是我先生的生日,我想送他一個特別的禮物。」

我當下並沒有立刻介紹商品,而是先詢問她先生的興趣、平時的穿搭習慣,甚至還聊到他們的旅行回憶。她談起某次巴黎的旅行時,眼神忽然亮了起來。那時我心裡很清楚,這不只是一次銷售,而是幫她「重現那段記憶」。

我挑了一款在巴黎限定販售、工藝細節極美的錶款。當我告訴她:「這是和你們在香榭大道經過的那家店同系列的款式。」她的眼眶瞬間泛紅。

她沒有多問價格,只說了一句:「這就是我要的。」

那一刻我明白,顧客買下的不是一件商品,而是一段情感、一個故事。

銷售感性不是說話,而是傾聽

很多新手銷售員會犯的錯,是急於「推銷」但銷售感性教會我,先聽,再說。顧客真正的需求往往藏在第一句之外。他們走進來說:「我只是看看。」

事實上,背後可能是焦慮、想獎勵自己、需要認同,甚至只是想被聽見。

我有個學員分享過她的經歷。她面對一位遲遲不下決定的客人,沒有急著說服,而是問了一句:「是什麼讓您猶豫呢?」

對方沉默了很久,最後才說:「我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這麼好的東西。」

她頓了頓,回答:「我覺得您值得。」

那場銷售,在完全沒有價格談判的情況下完成了。因為顧客需要的不是優惠,而是一種被理解、被肯定的感覺。

在數據時代,更需要感性

現在很多品牌都在談大數據、AI、精準行銷,這些當然重要,但如果缺少「銷售感性」,你很容易淪為被比較的選項之一。

有次我為品牌策劃一場 VIP 活動,市場部門提供了一份非常精準的顧客數據:年齡、職業、購買習慣、消費力……但當我看到名單時,腦中浮現的不是數字,而是一張張臉。

我知道那位銀行高階主管熱愛潛水,每次出國都會帶上限量款;我記得那位醫生在失去母親後,只挑選和她生前最愛的香味相關的產品;還有一位女士,剛完成一場人生轉職,給自己買的每一件精品都是對努力的獎賞。

當活動當天,我根據每個人的故事,為他們設計專屬的體驗與對話,他們離開時的滿意笑容,是任何一筆廣告預算換不來的。

銷售感性,就是在冰冷的數據之間,看見人的溫度。

顧客買的不是商品,而是「自我投射」

一位資深設計師曾經對我說過一句話:「當人們愛上一件精品時,愛上的往往不是它本身,而是自己在其中看到的模樣。」

這也是為什麼,銷售感性在精品業、房產業、汽車業,甚至所有高價值商品裡都至關重要。

人們買一個包,不只是買皮革和工藝,而是買「這個包會讓我變得什麼樣」。

我曾遇到一位準備升職的年輕主管,她一進店就直說:「我需要一個能讓我看起來像主管的包。」

如果我當時只介紹產品尺寸、收納空間,這筆交易很可能失敗。

我對她說:「想像一下,當你帶著這個包走進會議室的時候,第一眼就能讓大家看到你的專業和自信。」

她的眼神閃過一抹堅定,點頭說:「就是它了。」

這不是在「賣包」,而是在幫她建立一個未來的自我形象。

銷售感性的三個核心技巧

  1. 用故事,而不是數據

    當顧客聽到一個與自己有關的故事,比任何產品規格都更有說服力。「這是工匠花三百小時手縫的作品」不如說:「這是設計師為了送給母親的禮物,特別設計的一針一線。」
  2. 用感官,而不是理性

    多引導顧客去「觸摸」、「感受」、「想像」,讓他們親自體驗,而不是僅僅被告知。
  3. 用理解,而不是說服

    永遠記住,顧客買單的原因,不是因為你說服了他,而是因為他在你的話裡看見了自己。

最後的提醒

銷售感性不是假裝熱情,不是表演親切,而是把顧客當作一個「人」去看待。

當你願意傾聽、理解、共感,你會發現很多成交根本不需要「成交技巧」,因為顧客會自然地說服自己。

成交不在話術,而在於心。當顧客覺得「你懂我」,那一刻,品牌也被放進了他的故事裡。

SHARE
  • Constance Calvet

    康絲坦絲・卡維

    在時尚與精品界耕耘30年,Chanel、Cartier、Céline、Dior、Hermès、LV的高級品牌顧問。 是高級銀器品牌 Christofle 創辦人的後代,同時也是一位法國大使的孫女。她成長於一個葡萄酒貿易世家,這個家族將波爾多的頂級葡萄酒推廣至世界各地。她目前擔任精品零售顧問公司 The Wind Rose 的負責人,該公司專門協助精品產業中所有頂級品牌的策略與培訓,合作對象超過五十家,包括 Baccarat、Berluti、Chanel、Cartier、Céline、Dior、Hermès、Louis Vuitton、La Samaritaine、Mont-Blanc、Yves Saint-Laurent Beauté 等知名品牌。她曾被《Entreprendre》雜誌評選為「女性領導者」,並於2023年3月號中專文介紹其事蹟。
    VIEW MORE
Category Deco
FURTHER READING

精選書籍

  • 科技共和國
    科技共和國

    科技共和國

    硬實力、軟信念與西方未來——Palantir 帕蘭泰爾的思想起源
    • 亞歷山大・卡普
      Alexander C. Karp
    • 尼可拉斯・詹米斯卡
      Nicholas W. Zamiska
  • 讓成交更優雅
    讓成交更優雅

    讓成交更優雅

    與顧客共創故事,法國精品銷售教母的情緒價值課
    • 康絲坦絲・卡維
      Constance Calvet
  • 美股投資大週期
    美股投資大週期

    美股投資大週期

    從關稅、美債、升降息到AI浪潮,解讀川普2.0時代的致富訊號
    • 成尚泫
      성상현
  • 經濟戰爭時代
    經濟戰爭時代

    經濟戰爭時代

    全球經濟如何成為美國的戰爭武器
    • 愛德華・費希曼
      Edward Fishman
  • 為投資人賺錢的CEO長怎樣?
    為投資人賺錢的CEO長怎樣?

    為投資人賺錢的CEO長怎樣?

    -
    • 威廉.索恩戴克
      William N. Thorndike Jr.
  • 2
    理應快樂

    理應快樂

    賽局理論與生活之道
    • 考希克・巴蘇
      Kaushik Basu
  • 4
    大威廉絲全力以赴

    大威廉絲全力以赴

    把成功變習慣,世界冠軍的STRIVE升級策略
    • 維納斯.威廉絲
      Venus Williams
  • 富士坑
    富士坑

    富士坑

    美國製造的真實故事
    • 勞倫斯・塔巴克
      Lawrence Tabak
  • 大凍卵時代
    大凍卵時代

    大凍卵時代

    一場關於選擇、控制與生育自由的真實故事
    • 娜塔莉・蘭珀特
      Natalie Lamp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