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Deco
Go To Top
首頁 > 精選書摘 > 為什麼別人看起來比我快樂?從邁阿密海灘到社群焦慮,哲人型經濟學家這樣思考,擺脫內耗

羞恥與自卑,比我們想像中更普遍。這些情緒不只發生在失業者或無家可歸者身上,許多在網路上高調的人,也可能深藏著類似的焦慮,只是以不同方式隱藏或轉化。

這些感受,在社群媒體時代更容易被放大。我們在 Instagram 上看到的,不是朋友真實的生活,而是他們精挑細選後的「最佳版本」:陽光下的自拍、健身成果、深夜聚餐、濾鏡下的生活。這些畫面讓我們誤以為那才是「常態」。

你可能會開始想:「為什麼我沒有那麼多朋友?」「是不是只有我總是一個人?」但這不是你太脆弱,而是你誤讀了一場看不見的賽局。

為什麼總覺得自己比別人差?

想像有八千人被評為八種身材等級,一到八分。一分最差,八分最佳。平時大家穿著衣服走在街上,彼此無法比較。直到某天,南海灘開放,大家換上泳衣,終於能看到彼此的身材。

第一天,所有人都湧進海灘。當天結束時,那些在一到四分之間的人,這些人被列入群體中「完美身材的後段班」50%,意識到自己顯著低於平均。他們感到羞恥,決定不再來。

第二天,只剩五到八分的人出現。此時第五和第六分的人,又成了新的「墊底」,也選擇退出。最終只剩八分身材的人留下。

這是一個典型的納許均衡:當其他人都不來,低於八分的人也沒動力再出現,否則只會自取其辱。留下來的那一群,看起來「平均身材超好」,讓旁觀者誤以為自己才是特例,實際上,大多數人都和你一樣早早就退出了。

你看到的世界,是套上濾鏡的世界

這不只是一個關於身材焦慮的故事,它說明:你在網路上看到的世界,其實是經過「選擇性現身」的版本。

這種選擇性,無所不在:

願意在社群分享的,通常是對自己感到滿意的人;

被標記、被讚、被合照的,是原本就處於社交核心的那群人;

你看到他們的光芒,卻沒看到更多人也和你一樣,在觀望、沉默或懷疑。

於是你以為自己是少數,但其實你只是沉默的大多數之一。

找到你的頂標領域,不必用別人的座標衡量自己

人類的天賦和特質有很多面向。即使在單一類別中,例如智力,也存在許多變化。一個對數學一竅不通的人,也許是個文學天才。一個數學或文學不好的人,也許在商業上充滿直覺與勇氣。一個在學校成績平平的人,也許擁有深藏不露的藝術天分。

我們的自卑,往往源自把某項技能或特質視為唯一標準。幸運的是,這個社會沒有統一的方式,來對所有這些能力進行總排名。

你可能在某方面偏低,但在另一個領域閃閃發光。由於這些不同的才能無法直接比較,我們也就不可能把人類排出一個客觀的高低上下。很多時候,「我在群體中的位置」這種念頭,本身就是一種思想建構。你眼中的社會排名,其實很大程度取決於你如何看待自己。

用賽局視角練習思考:焦慮不會消失,但你不再被它牽著走

如果我們能稍微換個角度思考:不是「為什麼我不夠好」,而是「為什麼那些人選擇出現在你眼前」;不是「我是不是沒朋友」,而是「我看見的,只是選擇現身的一小部分人」。那麼你會開始意識到,你所感受到的焦慮,其實來自對世界的不完全觀察,而不是你的失敗。

賽局理論的本質,是讓我們看見每個人的行為都是回應,是互動的結果,而不是獨立的選擇。當你在 IG 上感到不安,不是你真的落後,而是你正在一場「只展示成功」的遊戲中,誤以為那就是全部。

真正的自由,不是比較後的勝利,而是看懂比較這件事本身,也是一場選擇性的賽局。當你意識到這一點,焦慮不一定會立刻消失,但它就不再能牽著你走。

SHARE
  • Kaushik Basu

    考希克・巴蘇

    美國康乃爾大學名譽講座教授、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印度政府首席經濟顧問。 巴蘇從律師世家之子,轉身成為全球經濟政策核心人物,也是游走於經濟與哲學之間的哲人型經濟學家。巴蘇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原本被期許繼承父親在地的律師事務所,過上安穩且有尊嚴的職業人生。然而,一場遠赴倫敦政經學院的留學之旅,將他引向了截然不同的命運分岔口,他遇見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社會選擇理論之父阿馬蒂亞・沈恩,從此,他不再只是追求「有效率的答案」,而是鍥而不捨地追問:「在複雜的世界中,何為值得一過的人生?」 他的學術起點立於德里經濟學院,而後轉至康乃爾大學任教,並成為該校名譽講座教授(Carl Marks Professor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他曾擔任印度政府首席經濟顧問(2009–2012),隨後獲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2012–2016),參與全球發展政策與制度設計,試圖在政策與道德之間尋求平衡。他的研究領域橫跨發展經濟學、賽局理論與社會選擇理論,著作多達十餘本,常見於《美國經濟評論》《經濟學季刊》《牛津經濟政策評論》等刊。他同時也是印度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的創辦人之一。 在《理應快樂》中,巴蘇寫的不只是賽局與選擇,更是他一路走來對人性的沉思。他相信,推理不是為了冷酷制勝,而是讓我們在面對混亂與焦慮時,仍能保有尊嚴、誠實與平靜。
    VIEW MORE
Category Deco
FURTHER READING

精選書籍

  • 2
    理應快樂

    理應快樂

    賽局理論與生活之道
    • 考希克・巴蘇
      Kaushik Basu
  • 4
    大威廉絲全力以赴

    大威廉絲全力以赴

    把成功變習慣,世界冠軍的STRIVE升級策略
    • 維納斯.威廉絲
      Venus Williams
  • 富士坑
    富士坑

    富士坑

    美國製造的真實故事
    • 勞倫斯・塔巴克
      Lawrence Tabak
  • 大凍卵時代
    大凍卵時代

    大凍卵時代

    一場關於選擇、控制與生育自由的真實故事
    • 娜塔莉・蘭珀特
      Natalie Lampert
  • 億萬救援
    億萬救援

    億萬救援

    從白宮壓力到貨幣決策,鮑爾與川普的聯準會權力之戰(全新修訂版)
    • 尼克.提米羅斯
      Nick Timiraos
  • 生成式金融危機 立
    生成式金融危機 平

    生成式金融危機

    當AI接管交易,下一場全球經濟新威脅
    • 詹姆斯.瑞卡茲
      James Rickards
  • 致富的心魔 誠品立
    致富的心魔 誠品平

    致富的心魔【誠品獨家書衣版:永不滿足的史矛革】

    金錢、成功與自我懷疑的致富人生
    • 安德魯・威金森
      Andrew Wilkinson
  • 致富的心魔 一般立
    致富的心魔 一般平

    致富的心魔

    金錢、成功與自我懷疑的致富人生
    • 安德魯・威金森
      Andrew Wilkinson
  • 數位帝國
    數位帝國

    數位帝國

    全球科技監理之戰
    • 安努・布拉福德
      Anu Bradf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