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習慣把「有目標」和「有壓力」劃上等號。想要做得好,幾乎就等於得承受更多,做得更快、效率更高。可是,有時候你會發現,「其實自己沒有不努力,只是太累了。」
我也是這樣的。
身為一個從14歲就開始比職業賽的網球選手,幾十年來我習慣了「努力是應該的、休息是可恥的」這種內建信仰。看起來毫不費力?那是幻覺。我只是練習得更多、掩飾得更好。
我以為自己是超人。直到我生病了。
確診乾燥症(Sjögren’s syndrome),這是一種會攻擊免疫系統的疾病。我變得虛弱、無力,還讓我的生活全都失控,我甚至不知,自己是否還能重返球場。那年,我第一次發現:如果你的節奏不是自己的,而是被外界定義的,那麼就算你撐得再久,總有一天會崩潰。而我,很幸運地在崩潰的那一刻,學會了怎麼開始修復。
放慢步調後,我反而能更穩健地持續前進
那年,我跟妹妹賽琳娜(小威廉絲),一起去參加了一場三週的健康計畫。我們被迫吃生菜、慢慢做運動、記錄自己的感受。這對我們這種習慣高強度訓練的人來說,根本是懲罰。但也是在那時,我開始重新理解「什麼才是真正的前進」。
我開始每天問自己八件事,這是我設計的「出擊八行動」:
- 我觀察了什麼?
- 我感謝了什麼?
- 我平衡了什麼?
- 我豐富了什麼?
- 我撫慰了什麼?
- 我相信了什麼?
- 我振奮了什麼?
- 我出擊了什麼?
這八件事,不用每個都做得完美。就算只是每天有做到其中一件,你也會發現自己不像想像中那麼迷失。這不是修正你的人生,而是重新幫你設定「頻率」。
你會開始聽見自己的聲音,而不是別人的期待。你會開始懂得照顧那個一直被你逼著往前衝的自己。
想要重建生活步調,從每天的「一小步」開始
很多人問我:如果我也想改變,但我現在每天都在打仗,我該怎麼做?
我會說,從這八件事裡挑一個,然後每天都去做一點點,真的只要一點點。你不需要一套完美的早晨儀式,也不需要買一堆筆記本、APP,只需要給自己三分鐘,問一個問題。
比方說:
- 早上醒來前:問自己今天想要「觀察」什麼?
- 吃午餐時:練習感謝今天已經擁有的東西。
- 睡前一小時:記下你今天有哪個瞬間振奮了自己?
你可以寫下來,也可以只是默默想一想。重點不是執行力,是每天願意「面對自己」一次。就像我說的:「你不必把八件事都做完,只要做了一件,你就是今天的贏家。」找回自己的出擊節奏。
【給你的出擊行動清單】
如果你也想從混亂的步調中找回自我,現在就開始練習,用以下方式選擇今天的「出擊一動」:
問題 | 建議行動 |
我今天想觀察什麼? | 在筆記中寫下三件你注意到的小事:自己的狀態、別人的反應、身體的聲音。 |
我今天可以感謝什麼? | 傳一封訊息,感謝某個昨天幫助你的人。 |
我今天如何撫慰自己? | 在行事曆空出15分鐘,不工作、不社交,純休息。 |
我今天為什麼人振奮過? | 分享一句讓你振奮的話語,給朋友或社群。 |
不需要一次做完全部,只要今天有一件事,是為了自己、由你決定、你感到自在的,那就是你成功出擊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