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Deco
Go To Top
首頁 > 精選書摘 > 親生孩子的代價——我們所投入的金錢、身體與情感,關於不孕與同性伴侶的父母夢

有些人花了幾十萬,只為保住一顆胚胎;
有人在打排卵針時,一邊躲在辦公室廁所痛哭;
也有人在醫院走廊,問自己:「我是真的想生小孩,還是只是想證明我的人生幸福美滿?」

當「成為父母」不再只是一種選擇,而是一場制度與情感的長跑,
我們是否願意問問自己:「這樣做真的值得嗎?」

凱特在 31 歲那年罹患卵巢癌,做了左側卵巢切除。她是那種早早就知道自己想當媽媽的人,從小就夢想擁有自己的家庭。當醫師宣布她還需要切除子宮時,她幾乎來不及哀悼那個夢想,就開始準備冷凍胚胎。

她和丈夫傑瑞米一共冷凍了五顆胚胎——那是他們唯一能保留「親生孩子」的可能性。兩人一邊面對癌症,一邊緊抱那五顆細胞般脆弱的希望。但後來,事情發生了:低溫儲存的失誤,讓他們和數千人一樣,在一夜之間失去了所有胚胎。那不是自然的失敗,不是身體的錯,是「人的疏失」。是醫療體系的漏洞。

那天之後,凱特將從沒使用過的育嬰房關了起來。她留下了嬰兒衣物、尿布櫃、寫著未來孩子名字的便條紙,以及那些她再也無法說出口的話。後來他們參加了一場胚胎失溫受害者舉辦的追悼會。那是一場沒有遺體的告別式,只有玻璃紀念蠟燭和一群失去孩子可能性的人們。他們圍成一圈,在傑瑞米講話時流下眼淚。他說:「我們曾經為你保留了一個位置。現在,那個位置會永遠留給你。」

他們的故事說明了對新生命的渴望,也說明了這件事多麼讓人願意奮不顧身又如此艱難,但也令人不禁想問,「成為父母」是人生必須嗎?

是渴望成為父母,還是為了符合幸福美滿的家庭樣板?

另一對伴侶潔西與凱特,她們是同性伴侶,也不是缺乏生育能力,只是不符合政府設定「有生育困難」的標準。因為她們的身體在技術上,可以自然受孕,只是缺了一位「合法的男性配偶」,所以不能獲得人工生殖療程的補助。於是,她們必須自己支付一切:精子購買費用、診所費用、注射藥物費用……每一個步驟都要自己負擔,也只能自己承擔。

「我在廁所裡打針,之後忍著痛回到辦公室,像沒事一樣坐進會議室,」凱特說,「有一瞬間我突然問自己:我是真的想要孩子嗎?還是我只是想證明我們和別人一樣?」最後,她們成功懷孕了。那一刻,她們抱著彼此哭了很久。她們以為所有的不公平、排除、懷疑與羞辱,在此刻終於能夠畫下句點。但真正的問題,是在孩子出生之後才開始。

朋友們、家人、同事,甚至醫護人員,開始向她們道賀:「你們現在才是真正的家庭」、「小孩會讓你們更幸福!」這些話表面上是祝福,實際上卻在提醒她們:在此之前,她們從來沒有真正抵達「美滿家庭」的標準線。

潔西後來這樣說:「彷彿我們不是為了追求幸福去生孩子,而是為了換一張門票。那張寫著:恭喜你現在終於符合了幸福的樣貌。」

我們在回應什麼追求?

這些故事讓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我們這麼執著於「親生」這件事?為什麼我們願意為此經歷一次又一次的身心重創?我們說這是選擇,是自由,是科技讓我們得以主導人生。但那自由的背後,是數十萬的花費,是一次次的流產、失敗、等待,是把身體交給醫療系統,再用心理支撐著殘存的希望。

會不會在生育這件事上,我們總是習慣問自己:「我們準備好當父母了嗎?」但其實有些人不顧一切這樣做,是為了回應那些「你夠不夠資格當父母?」的質疑。

我們不妨坦白地說,選擇凍卵的人有些人追求的是孩子;有些人追求的也許不只是孩子,而是一種幸福的樣貌,一種社會已經替我們定義好的樣貌——有一個孩子,有一個家庭,有一段「看起來完整」的生活。但這條路上,有太多痛苦與代價,是在開始走之前根本無法想像的。

SHARE
  • Natalie Lampert

    娜塔莉・蘭珀特

    娜塔莉・蘭珀特是屢獲殊榮的獨立記者與作家,長期關注女性健康、生殖科技與性別正義議題。擁有紐約大學新聞學院碩士學位,並曾獲富布賴特獎學金赴德國研究生殖政策。 她擅長結合個人敘事與制度分析,從醫療、法律與文化交界處挖掘隱藏的權力結構。其報導刊登於《紐約時報》、《大西洋月刊》、《衛報》、《ELLE》、《哈潑時尚》等國際媒體,並曾為《美國國家公共電台》撰稿。 《大凍卵時代》是她首部專書,探討卵子冷凍產業如何交織科技、資本與女性身體控制。出版後獲選為《出版人週刊》年度好書,並入圍 PEN 文學科學寫作獎。該書被譽為「生育科技領域的《沉默的春天》」。 目前她定居美國博爾德,持續投入寫作、教育與性別平權倡議。
    VIEW MORE
Category Deco
FURTHER READING

精選書籍

  • 科技共和國
    科技共和國

    科技共和國

    硬實力、軟信念與西方未來——Palantir 帕蘭泰爾的思想起源
    • 亞歷山大・卡普
      Alexander C. Karp
    • 尼可拉斯・詹米斯卡
      Nicholas W. Zamiska
  • 讓成交更優雅
    讓成交更優雅

    讓成交更優雅

    與顧客共創故事,法國精品銷售教母的情緒價值課
    • 康絲坦絲・卡維
      Constance Calvet
  • 美股投資大週期
    美股投資大週期

    美股投資大週期

    從關稅、美債、升降息到AI浪潮,解讀川普2.0時代的致富訊號
    • 成尚泫
      성상현
  • 經濟戰爭時代
    經濟戰爭時代

    經濟戰爭時代

    全球經濟如何成為美國的戰爭武器
    • 愛德華・費希曼
      Edward Fishman
  • 為投資人賺錢的CEO長怎樣?
    為投資人賺錢的CEO長怎樣?

    為投資人賺錢的CEO長怎樣?

    -
    • 威廉.索恩戴克
      William N. Thorndike Jr.
  • 2
    理應快樂

    理應快樂

    賽局理論與生活之道
    • 考希克・巴蘇
      Kaushik Basu
  • 4
    大威廉絲全力以赴

    大威廉絲全力以赴

    把成功變習慣,世界冠軍的STRIVE升級策略
    • 維納斯.威廉絲
      Venus Williams
  • 富士坑
    富士坑

    富士坑

    美國製造的真實故事
    • 勞倫斯・塔巴克
      Lawrence Tabak
  • 大凍卵時代
    大凍卵時代

    大凍卵時代

    一場關於選擇、控制與生育自由的真實故事
    • 娜塔莉・蘭珀特
      Natalie Lamp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