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Deco
Go To Top
首頁 > 精選書摘 > 常春藤名校模型思維課程指定必讀的「贏家模組」
精選書摘
2025-04-26

耶魯大學史學教授約翰‧路易斯‧蓋迪斯(John Lewis Gaddis)生動地描繪我們所認知的時間。他認為,在尚未發生的未來裡,能力與運氣獨立並存。幾乎每個人都明白,未來有無限可能,很多事件都是有「可能」會發生,但實際上並未成真。這些未來的可能性,會透過漏斗般的通道,延伸到當下的時間點;而當下發生的事件,就是人能力與運氣融合之後產生的結果。把各式各樣的可能性轉化成單一事件,這個過程便造就了歷史。

會贏,不一定是因為你能力出眾

舉例來說,你當然有絕對的信心,認為自己的駕駛技術足以讓你開車到附近的雜貨店買東西,然後平安無事地開車回家。但是當你真正上路時,這趟旅程卻可能演變成各種不同的歷史。其中一種情況是,一台波音七六七客機在飛過你的車頂時,因意外導致引擎砸落在你的車上,結果你死於非命。另一種情況是,你在轉彎時沒注意到一台摩托車,結果你讓這位騎士死於非命。還有一種情況是,一台聯結車煞車失靈,從後面追撞你的車,結果你得在醫院住上一個月。但真正發生的狀況是,你開車到雜貨店、買了該買的東西,然後回到家。在這個歷史過程中,你活的好好的。你之所以活著,是因為你的開車技術好?還是因為運氣好?

事出未必有因

人類心靈都非常渴望了解因果關係。 當我們看到某個結果時,我們很自然會想要找出原因。為了解釋過去發生的事,我們也會很自然地用到組成故事的基本要素:起頭、結局、和原因。我們的世界有各種事件正在上演,而我們卻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事實上,我們根本無從知道事情的真相。但是當我們知道結局時,我們就可以創造一個故事,來說明事情如何演變至此,以及背後的原因。

簡單來說,歷史就是用既有的事實來拼湊故事,並解釋之前發生的事。歷史學家必須挑選一些必要的事實與人物,來創造一個連續、有條理,也可信的敘事。對我們而言,分析過去必須具備兩個關鍵要素:我們必須知道結果、還有我們希望了解事件的成因。但這兩個要素卻常讓我們陷入麻煩。我們對於事情的因果關係,心裡大都已有定見。但我們卻不願相信自己可能被這些成見所蒙蔽。

光譜上的位置

我的其中一個兒子艾力克斯(Alex),是一位活躍的划船選手。這項運動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心血;就像賽跑一樣,比賽的輸贏大多是由個人能力決定。有一次艾力克斯告訴我,他的教練們不准一旁的家長與加油團在賽前向選手說「祝你好運」(Good Luck)。教練認為,大家應該向選手說「做得好」(Good Effort)。在他看來,如果運氣無法讓選手勝出,那麼大家就沒理由祝選手好運。

你在網路上搜尋一下,可以看到許多網站號稱可以讓你從吃角子老虎機器贏錢。有一些研究(以及少數賭場)顯示,吃角子老虎機是個期望值為負的遊戲。每當你投進1元,機器大約只會還你0.8元到0.9元。我之前提到,你根本不可能提高玩吃角子老虎的贏錢機率;當時我的朋友、也是哈佛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李查‧柴克豪瑟(Richard Zeckhauser)把我拉到一邊,告訴我其實這遊戲有專業玩家。

也許真的有吧?但就算真的存在這樣的專家,人數恐怕也不多。短期而言,吃角子老虎機的輸贏是由運氣決定的。真正具有能力的,其實是這台機器的程式設計人員,他們必須找到一個平衡點,讓玩家可以賺到一些錢、來鼓勵他們繼續投錢,這樣賭場才能長期維持獲利。

運氣的各種面貌

我們先從體育開始;在體育活動中,運氣看起來像似乎很接近鐘型常態分配。有很多研究是在分析體育賽事中的「好手感」。好手感的意思是,以籃球賽事為例,當一個人投中一球之後,他下一球投進的機率會比平均水準更高。研究人員詢問球迷,如果有一個平均命中率為五成的球員,他在投進一球、或失手一球後,下一球命中的機率有多高。平均下來,他們認為,失手後的下一球命中率為42%;至於投進後的命中率則跳升到61%。球迷顯然相信「手感」這回事;球員也是。

沒人質疑:這會不會只是運氣的關係。問題在於,連續進球到底只是一個隨機的過程、還是個人能力會隨著時間而有所起伏?因為運氣導致的連續進球,沒辦法讓我們評斷球員的能力;而因為能力造成的連續進球,也無法讓我們知道運氣為何。如果我們觀察到的結果,與簡單的運氣模型所預測的一致,那我們可以說,所謂「好手感」的想法恐怕只是心理作用、根本與個人績效無關。

有兩位統計學家,吉姆‧艾伯特(Jim Albert)和傑伊‧貝奈特(Jay Bennett),曾仔細分析運動賽事中的連續性表現。他們挑出一位曾經歷過手感發燙和連續低潮的球員,然後分析他的統計數字。他們分析陶德‧席利(Todd Zille)的數據,發現他過去一個賽季的平均打擊率為0.280,而這位球員每八場球員的移動平均打擊率,最低達到0.069(低潮),最高則來到0.548(手感發燙)。兩位統計學家在《變化球》(Curveball)書中提出了兩個模型,希望驗證這樣的變異究竟是因為運氣造成、還是能力的影響。

第一個模型,他們稱之為「穩定先生」(Mr. Consistent)。想像一個轉盤,上面指針有28%的機率會落在「安打」區,其他則會落在「出局」(圖表6-1)。每一次轉動指針,就代表一次打擊機會,然後我們會追蹤安打與出局的比例變化。「穩定先生」模型產生的每一次結果都是獨立事件,所以這個系統不會記得之前發生了什麼事。

第二種模型則是所謂的「連續先生」(Mr. Streaky)。這種模型有兩個轉盤:其中之一是當球員手感正旺、另外一個則是陷入低潮時。當球員手感發燙時,艾伯特和貝奈特設定他的打擊率為0.380,比整季平均高出一成。當球員手感冷卻,他的打擊率只剩下0.180。因為這位球員在設定上就是「連續先生」,所以他在前後兩場比賽使用同一個轉盤的機率為90%。也就是說,如果球員在一場比賽中手感發燙,那麼他下一場比賽有九成機率可以繼續維持火熱。這個模型會對過去事件形成記憶,所以球員的能力會增添一些變異性。

贏是實力強,輸是運氣背

愛倫‧蘭傑(Ellen Langer)和珍‧蘿斯(Jane Roth)寫過一篇論文,叫做〈正面我贏,反面是因為機率〉(Heads I Win, Tail’s It’s Chance)。裡面有一個實驗,她們要受試者猜三十次丟銅板的結果。不過,實驗人員並不會告訴受試者真正的結果,而是按照一個預先設計好的順序來告知受試者。在所有試驗中,每一位受試者「成功」的次數大約都是五成。不過部分受試者會被告知,他們一開始就經常命中;有些人則被告知他們很多都猜錯。被告知前八次命中七次的受試者,他們估計自己預測正反面的能力分數為5.7(0分為最糟、10分為最高),這個分數遠高於一開始就大量猜錯的人。在這個案例中,雖然是隨機事件,但一開始的成功,讓這些受試者相信自己具有某種特殊能力,可以預測銅板的正反面。

同樣的,當我們看見別人的成功時,我們也會陷入歸因謬誤。這時候,我們會傾向認為發生在他人身上的事都是因為個人能力,而非環境造成。一旦我們完成了一個解釋成功的敘事,我們就會排除其他的原因,並且把結果視為無可避免。例如,一個執行長對公司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目前研究人員仍莫衷一是;但多數人都沒發現,自己對於執行長重要性的認知,可能太過誇大了。

哈佛商學院領導學程教授拉克希‧庫拉納(Rakesh Khurana)的著作《尋找企業救星》(Searching for a Corporate Savior)提到,「社會心理學家發現,領導者形象的建立,其實是在連結領導者的特質與表現結果:無論是正面結果或負面結果,都被歸因到領導者身上,並進一步決定領導者的正面或負面形象。」但事實上,「執行長的影響力會被脈絡因素所掩蓋,例如產業與總體經濟的變化。」 一家公司的成功,往往不是光靠一個人努力就可完成,而是要眾人齊心合力,而且外在環境也要幫忙。只是,我們依舊傾向將集體的成功歸因於個人。

SHARE
  • Michael J. Mauboussin

    麥可.莫布新

    摩根史坦利旗下協成環球團隊首席研究顧問、聖塔菲研究院董事會名譽主席、哥倫比亞商學院兼任教授,曾任藍山資本研究主管、瑞士信貸全球金融戰略主管。多次入選機構投資者團隊和華爾街日報明星人物。 莫布新的工作主要是協助客戶端進行投資配置與投資估值、競爭戰略分析和擔任決策顧問等項目,分析領域橫跨金融、競爭策略、心理學,以及複雜系統理論。美國《商業週刊》曾於年度美國最佳商學院中,將其評比為「年度傑出教授」,同年僅七位教授獲得。 著有《解讀市場預期》、《長勝》及《泛蠢》。
    VIEW MORE
Category Deco
FURTHER READING

精選書籍

  • 致富的心魔 誠品立
    致富的心魔 誠品平

    致富的心魔【誠品獨家書衣版:永不滿足的史矛革】

    金錢、成功與自我懷疑的致富人生
    • 安德魯・威金森
      Ann Chen
  • 致富的心魔 一般立
    致富的心魔 一般平

    致富的心魔

    金錢、成功與自我懷疑的致富人生
    • 安德魯・威金森
      Ann Chen
  • 數位帝國
    數位帝國

    數位帝國

    全球科技監理之戰
    • 安努・布拉福德
      Anu Bradford
  • 魔球投資學金律
    魔球投資學金律

    魔球投資學金律

    少數人才懂的投資市場潛規則
    • 麥可.莫布新
      Michael J. Mauboussin
  • 我全都要
    我全都要

    我全都要

    顛覆大腦二選一慣性的進階思維
    • 溫蒂‧史密斯
      Wendy K. Smith
    • 瑪麗安.路易斯
      Marianne W. Lewis
  • 網站的書封檔案 5
    網站的書封檔案 2

    深海征途2030

    地球最深的拓荒行動,權力、資源與科技的終極賭局
    • 勞拉.特雷特韋
      Laura Trethewey
  • 感電_鋰戰書封2
    感電_鋰戰書封

    鋰戰

    全球能源競爭的未來真相
    • 厄尼斯特.謝德
      Ernest Scheyder
  • 解讀市場預期
    解讀市場預期

    解讀市場預期

    從股價判讀獲得超額報酬(全新修訂版)
    • 阿爾福雷德‧拉帕波特
      Alfred Rappapor
    • 麥可.莫布新
      Michael J. Mauboussin
  • 超智慧,感電出版
    超智慧,感電出版

    超智慧

    AI風險的最佳解答
    • 尼克.伯斯特隆姆
      Nick Bost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