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Deco
Go To Top
首頁 > 精選書摘 > 不斷跨越政策紅線的聯準會,如何穩定市場?
精選書摘
2025-04-24

2020年1月29日,傑洛姆.鮑爾(Jerome Powell)邁著輕快的腳步走上講台,開啟他擔任聯準會主席第三個年頭的第一場記者會。他打開白色的文件夾,短暫抬起頭來歡迎到場的記者,接著低下頭,開始朗讀他準備好的聲明。他的舉止低調,近乎嚴肅,但他傳達的訊息是樂觀的:美國經濟邁入有史以來最長、第十一年的向榮歲月;失業率維持在半世紀以來的最低水準,收入較低的勞工歷經了多年的薪資停滯後,終於看到薪資上漲;過去兩年擾亂金融市場的貿易緊張局勢已減弱,全球經濟成長似乎正在走穩。

他順便提到影響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包括新冠病毒帶來的不確定性」。不過,在這場歷時五十四分鐘的記者會上,直到開場二十一分鐘後,才有人追問病毒的後續問題——CNN的記者唐娜.博拉克(Donna Borak)。當時,中國以外的地區只傳出少數病例。鮑爾謹慎地承認,新冠病毒是個「需要認真思考的議題」,可能會「對中國乃至於全球的活動造成一些干擾」。

五個星期後,也就是3月3日,鮑爾走上同樣的講台,以同樣平靜的語氣,向記者宣讀一份悲觀許多的聲明。他對世界各地感染新冠病毒的人表示同情,指出病毒擾亂了許多國家的經濟,並預測遏制病毒的措施「肯定會在一段時間內拖累國內外的經濟活動」。他說,聯準會正在降息,「好讓經濟在新的風險臨頭之際,依然保持強勁」。 他暗示,未來還會進一步降息。世界局勢丕變,聯準會的政策也會隨之調整。

席捲全球的危機出現

在1月29日與3月3日的記者會之間,新冠病毒已從一個區域性的問題,演變成一場開始席捲全球的危機。這個後來人稱新冠肺炎的疾病在世界各地傳出病例,從不到一萬例(而且幾乎全在中國)增加至全球九萬多例。義大利已隔離了倫巴底地區(Lombardy)的城鎮,伊朗也傳出感染人數激增的消息。2月29日,美國出現第一起新冠病毒的死亡病例,死者是西雅圖附近一名五十幾歲的男性。此後,美國的病例與死亡人數急遽增加,幾乎癱瘓紐約市與其他熱點的醫療系統。

與此同時,大家對病毒的擔憂,引發了美國金融市場自2007–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表現最差的一週,預示著未來的經濟麻煩大了。道瓊工業指數在2月稍早才剛創下歷史新高,但截至2月28日的那週已暴跌逾12%。3月,動盪蔓延至債券市場。連最安全的美國公債也很難找到買家,當時,買家對於持有現金以外的任何東西幾乎毫無興趣。當貸款機構與投資者都疲於因應新冠病毒所引發的不確定時,為企業、購屋者、州與地方政府提供信貸的私人信貸市場似乎有完全凍結的風險。

這場危機的最終源頭是病毒,聯準會無法影響病毒的發展模式,也無法像政府與國會那樣,透過稅收與開支來支援那些在疫情中遭受重創的人與企業。但它可以同時利用貨幣政策及其放貸的能力,為金融體系提供穩定,使經濟中的信貸流通更加順暢,支援消費者與企業的開支,以及促進就業機會的創造。聯準會可以藉由上述種種措施,把經濟儘速帶向疫情之後的復甦階段。

我領導聯準會時常說,貨幣政策不是萬靈丹,但錢很重要,非常重要。此外,誠如鮑爾時代的聯準會對疫情的反應所示,顯著的創新與變革重新定義了21世紀的貨幣政策,乃至於更廣泛的央行政策。聯準會在疫情期間所採取的各種全面行動,以及決定與宣布這些行動的速度之快,可說是從前難以想像的——不僅對1950與60年代由第一位現代聯準會主席小威廉.麥切斯尼.馬丁(William McChesney Martin Jr.)所領導的聯準會來說是如此,對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央行總裁之一艾倫.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所領導的1990年代聯準會來說也是如此。鮑爾本人亦坦言:「我們越過了許多以前從未越過的紅線。」

歷史的視角

這本書主要透過歷史的視角來檢視現今的聯準會,並放眼未來。這是我切入這個主題的方法,我認為若要全盤了解聯準會的工具、策略、溝通是如何演變至今天的樣貌,別無他法。

就很多方面來說,1950年代與1960年代初期可謂現代央行制度的開始。當時,聯準會不再受到1920年代與1930年代的金本位制所限,也不像二戰期間必須承擔為戰時債務融資的責任。那也是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思想在美國變得愈來愈有影響力的時期。凱因斯於1946年過世,但他的追隨者以他在大蕭條時期的著作為基礎,強調總體經濟政策(包括貨幣政策)在對抗衰退及控制通膨方面的潛力。所謂的凱因斯經濟學(Keynesian economics),如今以一種現代化的形式,仍是聯準會與其他央行奉守的核心模型。

1960年代也是所謂「大通膨」(Great Inflation)的開始。大通膨可說是美國戰後歷史上衝擊最大的經濟事件之一,也是經濟政策制定的重大失敗之一。1980年代,保羅.伏克爾(Paul Volcker)領導的聯準會克服了大通膨,代價是嚴重的失業。在那之前,大通膨一直威脅著美國的經濟,甚至危及政治穩定。政策制定者從大通膨中學到的東西(或自認學到的東西),塑造了貨幣政策的演變,甚至影響至今。

SHARE
  • 20242025網站的書封檔案 2

    柏南克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2022)、聯準會前主席(2006-2014)、布魯金斯學會的傑出資深學者,著有暢銷回憶錄《行動的勇氣》(The Courage to Act)。
    VIEW MORE
Category Deco
FURTHER READING

精選書籍

  • 2
    理應快樂

    理應快樂

    賽局理論與生活之道
    • 考希克・巴蘇
      Kaushik Basu
  • 4
    大威廉絲全力以赴

    大威廉絲全力以赴

    把成功變習慣,世界冠軍的STRIVE升級策略
    • 維納斯.威廉絲
      Venus Williams
  • 富士坑
    富士坑

    富士坑

    美國製造的真實故事
    • 勞倫斯・塔巴克
      Lawrence Tabak
  • 大凍卵時代
    大凍卵時代

    大凍卵時代

    一場關於選擇、控制與生育自由的真實故事
    • 娜塔莉・蘭珀特
      Natalie Lampert
  • 億萬救援
    億萬救援

    億萬救援

    從白宮壓力到貨幣決策,鮑爾與川普的聯準會權力之戰(全新修訂版)
    • 尼克.提米羅斯
      Nick Timiraos
  • 生成式金融危機 立
    生成式金融危機 平

    生成式金融危機

    當AI接管交易,下一場全球經濟新威脅
    • 詹姆斯.瑞卡茲
      James Rickards
  • 致富的心魔 誠品立
    致富的心魔 誠品平

    致富的心魔【誠品獨家書衣版:永不滿足的史矛革】

    金錢、成功與自我懷疑的致富人生
    • 安德魯・威金森
      Andrew Wilkinson
  • 致富的心魔 一般立
    致富的心魔 一般平

    致富的心魔

    金錢、成功與自我懷疑的致富人生
    • 安德魯・威金森
      Andrew Wilkinson
  • 數位帝國
    數位帝國

    數位帝國

    全球科技監理之戰
    • 安努・布拉福德
      Anu Bradf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