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貨幣並不受黃金、土地或其他「實體」資產擔保。現代貨幣完全取決於信心,包括對以下事項的信心:
- 民眾相信他們使用的銀行鈔券是真鈔而非假鈔;
- 貨幣能保值,所以,它的價值不會因高通膨而被侵蝕;
- 債務的負擔不會大幅飆升,因為物價與工資會在通貨緊縮時期降低。
- 存在銀行的貨幣與繳納給保險公司的貨幣是安全的,所以,就算經濟陷入蕭條、爆發金融危機或大流行傳染病,那些貨幣也不會消失。
民眾希望對貨幣有信心,唯有如此,他們才有時間煩惱更重要的事,例如為了買新房子而儲蓄、為子女籌措教育費,或確保個人的退休生活等等。
但要維護對貨幣的信心,不僅需要健全的機構,還得爭取到廣泛的大眾認同。那一股信心有可能會因為任何突如其來或令人失望的發展而有所動搖,像是發生銀行倒閉案件、激烈起伏的高通貨膨脹、假鈔、公共主管機關(包括中央銀行)的作業失靈等。另外,神祕與不坦率的態度也會傷害信心。
現代貨幣受中央銀行的行動所擔保,而不是受存放在中央銀行的黃金所擔保。要維護外界對公共貨幣的信心,最禁得起考驗、最受信任且最健全的方法,就是要有一家獨立超然的中央銀行。事實證明,中央銀行是以健全通貨來捍衛社會的經濟與政治利益的最有效工具。
★★★
作為中央銀行總裁,我早就領悟到,中央銀行或許有效率,但絕不討喜。從我擔任加拿大中央銀行總裁的第一個春天開始,我就注意到,每四十五分鐘就會有一輛遊覽車駛過我的窗外。車上的導遊總是會說:「那是加拿大中央銀行——它坐擁世界上第二多的黃金準備。」每次聽到導遊的這番介紹,我都會想:「並沒有喔,我們早在一九九○年代就把黃金賣掉了。」多次聽到這類的介紹後,我心想,我最好把事情交代清楚,以免哪天愈來愈多加拿大人站出來質疑為何那些黃金會在我的任期內全部「消失」。
於是,我請一位同事打電話給那一家遊覽公司,讓他們知道我們的貨幣並不是受黃金擔保,而是受「加拿大中央銀行獨立超然執行貨幣政策,以實現穩定且可預測的低通貨膨脹的行為」所支持。從那一天起,我再也沒有聽到遊覽車駛過我窗外的聲音。再怎麼深思熟慮的技術官僚決策,都不會擁有黃金那樣的魅惑力,即使那類決策比黃金更彌足珍貴。
中央銀行有兩個廣泛的目標,這兩個目標對貨幣的價值都非常重要:貨幣穩定與金融穩定。
COVID-19危機:大流行傳染病始末與應對
世界各地多數政府在應對這場疫情時,都是以衛生緊急事件優先,接下來才試著解決因此而產生的經濟後果。這一開始導致經濟活動嚴重衰減、失業大增,金融價值也普遍遭到破壞。而隨著時間持續向前推進,在衛生與經濟優先考量之間進行明確取捨的壓力也變得愈來愈大,設定共同宗旨的重要性也變得更顯而易見。
當時各方最憂慮的主要經濟問題並不是短期內的經濟衰退深度,而是經濟體系生產產能和公民生活能獲得多大程度的維護。那些目標說明了為何各國中央銀行與政府會啟動一系列空前的措施,期許能順利度過這個巨大——但最終來說屬於短暫的——衝擊,包括幫忙承受被強迫休假的勞工的部分薪資、為個人與中小企業提供現金移轉(transfer),以及向大型企業提供緊急貸款等。
★★★
政府需要擁有必要的能力,也就是政府職能。政府職能可分為三大組成要素:
- 法律職能,指政府擬定監理規定、強制執行契約與保護財產權的能力;
- 集體職能,指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以及
- 財政職能,指政府課稅與支出的能力。
當然,這些職能的最終目標並不是要發展為大政府,而是要發展為配備必要職能來實現各項社會目標的聰明政府。民眾必需對「政府資源應使用到哪些長期優先考量」的問題達成共識(要達成這樣的共識,政府必需具備凝聚力,而社會則必需能就政府與公民之責任進行有效率的意見交流),才較可能建立高效率政府職能。
政府針對細菌、病毒以及其他病原體展開的「軍備競賽」,緣起於政府作為保護者的傳統概念,這也促成了政府職責與職能逐漸擴大的結果。就這個脈絡而言,未能保護公民的政府就是未能履行其首要職責的政府。
不過,將那樣的失敗歸咎於作為一個抽象概念的政府是錯誤的。保護不夠充分是政府的決策模式(例如政治人物固有的短視)造成的嗎?或者那是路徑依賴的結果(即最初的失敗導致信心流失與不服從,結果導致問題惡化)?大流行傳染病應對表現更根深蒂固到什麼程度了(這是我們透過政府來表達我們珍視的事物的結果)?
★★★
解決世界大流行傳染病整備日益不足問題所需要的投資並不多。世界銀行在二○一九年估計,中低所得國家平均每人只需要花費不到2美元,就能改善國際衛生條例中所規定的核心量能。二○一六年的一次委員會建議將每年的全球大流行傳染病整備支出提高45億美元,並建議將其中四分之三用來升級國家量能,剩下的多半用在感染性疾病的發現與應對等的研究與開發。
事後回顧,改善大流行傳染病整備的成本是輕易可負擔的,而且,那些成本和這場危機的代價比起來,根本可說是微不足道。即使將當初建議的年度大流行傳染病整備投資金額提高一倍,那個金額也只相當於因這一次應對措施不夠充分而造成的一日全球經濟產出損失。總之,政府有職能,卻未能善用這項職能來履行他們的職責。
為何會發生這樣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