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想先簡單談談什麼是通貨膨脹,以及與其相反的通貨緊縮。通膨是物價上漲的現象,而相反的,我們會說通縮就是物價下跌的現象,但如果今天不是用物價的觀點來看通縮或通膨,而是從貨幣的觀點出發,那事情就會有點不一樣了。
當我們換個說法來敘述物價上漲,其實就是在說貨幣價值下跌,原本一本書用1萬韓圜就能買到,現在卻要2萬韓圜了,這雖然代表著「書」這個物品的價格上漲了,但其實也可以說是貨幣的價值下滑了,所以用1萬韓圜買不到這本書,要拿出2萬韓圜才行,這也就同時代表貨幣本身的價值下跌了。沒錯!所以通膨雖然主要代表「物價上漲」,但同時也可以解釋成「貨幣價值下跌」;而當然通貨緊縮則主要代表「物價下跌」,但反過來用「貨幣價值上升」也說得通。
中央銀行是印製發行貨幣的機關,而中央銀行在供應貨幣時,最優先考慮的是,會不會因為供應了太多貨幣而引發貨幣價值大幅下滑的現象,也正因為中央銀行負責印鈔,需要保障貨幣的價值,所以應該要為此持續研究怎麼對市場供應適量的貨幣。但是讓我們假設一下大規模通膨來襲,大規模的通膨雖然代表著物價的上漲,換句話說,也等於是中央銀行印製的貨幣價值大幅下滑,中央銀行當然不會對此坐視不管,所以各國中央銀行的首要目標就是確保物價安定。
由此可知,為了確保貨幣價值平穩,中央銀行才會實施升息政策來抑制物價大幅上漲的危機。提高利率後,市場上的現金會被中央銀行吸收,市場上流動的現金就會慢慢減少,因為取得現金的門檻提高,貨幣的價值也會隨之提升。至於貨幣上升後會造成什麼結果?緊接而來就會導致物價下滑,所以說升息才會成為物價急遽上升時,足以抑制通膨的有效政策之一。
供應鏈的通膨危機
所謂的「供應鏈問題」乍看之下可能只是暫時性的問題,先讓我們假設分別有需求和供應兩端來看看這個議題。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全世界都在經濟低成長的困境中呻吟,在經濟衰退的基礎下,人們無法寬裕地購物,這時候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家反倒出現生產過剩的問題,供給量大大超越了需求量,最後反演變成需求不足的結果。在供給量比需求更高的時候,產品的價格就會一直維持在低檔,如此一來整體物價就會面臨下滑的壓力,所以在新冠疫情發生以前才會有通縮壓力巨大的說法。
現在請讓我來描述一下新冠疫情以後的情況。新冠疫情的影響使得原本就不充足的需求持續萎縮,需求的不足讓許多企業都沒有生意可做,原本的企業負債就已經很可觀了,銷售業績卻還不能提升,這讓企業無法順利償還債務,只能面臨破產倒閉的命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聯準會和美國政府就必須投入效果猛烈的景氣紓困政策,並且同步採取能夠大規模刺激需求的方案——調降利率,以及直接往個人帳戶匯入一定程度的的現金,幫一般民眾創造能夠擴大消費的餘力。試想,當我們銀行帳戶有現金匯款進來,從有現金的那天開始,就能馬上領錢出去消費,這些原本數目就很龐大的現金一次匯進個人帳戶裡,所刺激出來的消費量當然也很驚人,只是高消費量一時被激發了出來,供給量是否也能跟著爆發性地提升?——這其實並不容易。
明明市場需求高,企業反而緊縮產能?
如果從供給角度來想,首先,在新冠疫情下,有許多工廠都處於「停工狀態」(Shutdown),許多勞工失去工作機會;再來是新冠疫情帶來的長期景氣沉潛,增強了對未來需求大幅萎縮的預期心理,許多企業因此取消了製造產品所需的原物料採購……只是說時遲那時快,現在需求爆發了,拿到現金的人們馬上就動手購物,大量消費促使市場需求大增,但工廠卻沒有辦法立刻恢復供給。
工廠首先需要重新整頓太久沒生產而生鏽故障的設備,也得緊急採購製造產品所需要的原物料,更必須把停工時解雇的勞工找回來,但還不是把員工找回來就完了,還得透過一定時間和水準的教育訓練來提升員工的熟練度,等上述條件都滿足了以後,才能生產出品質完善的產品,除此之外,工廠也必須同時重建供應鏈和運送產品所需的物流鏈。
只是從新聞標題就可以多少感受到,剛剛提到的各種先決條件裡面沒有一件是輕而易舉的,請見下方引用的新聞:
- 耶誕節禮物可能明年才能拿得到……「貨櫃末日」(Containergeddo)壟罩全美——《Money Today》,2021/10/12
- 美國還在海上漂的商品高達28兆韓圜規模……「供應鏈大亂將持續到明年」——《Newsis》,2021/10/26
- Omicron擴散中……美國醫療用品供給陷「物流大亂」,配送最長延遲37天——《韓國先驅報》,2021/12/27
此外,由於全球化的趨勢,海外製造的產品在裝上貨船運往美國的時候,也都會使用貨櫃。在新冠疫情之後,貨櫃的管理費用大幅上漲,但即使費用已經相當可觀,付了錢卻未必能夠順利使用貨櫃運送,在這裡因此出現了一個新造詞,那就是上面第一篇標題中的「貨櫃末日」。這是一篇2021年10月刊出的新聞,內容是即使早在10月就訂好耶誕節禮物,也有可能要等到隔年才收得到,映照了當時物流大亂的嚴重程度。
在第二篇新聞中則寫到因為無法在美國主要港口下貨而在海上漂的產品規模相當龐大,並用了「供應鏈大亂」的詞來形容。雖然大部分的製造業都一同面臨非常嚴峻的狀況,但已經受到傳染病影響而蒙受巨大衝擊的醫療產業,更是因為物流大亂而產生與個人生命息息相關的救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