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投資人華倫‧巴菲特大方的用每年給股東的信當作工具,教育所有利害關係人投資的藝術。在其中一封信中,這位奧瑪哈的先知針對一個跟我們密切相關的主題提供一個切中要害的教訓,那個主題是:利用財務舞弊來隱瞞投資人討厭真相的公司。這封信描述一個重病患者和醫師的對話,這場對話就在一張X光片顯示出病況的壞消息之後。病人沒有接受健康惡化的診斷,而是針對這個可怕的消息要求醫生簡單的改一下X光片。巴菲特用這個故事警告投資人留意藉著修改財報來試著隱藏實際上事業健康狀況惡化的公司。接著巴菲特如預言般的補充說:「不過從長期來看,這些利用會計手法掩蓋經營問題的管理階層還是要面對真正的麻煩。最終,這類管理階層會落入重症患者相同的結果。」
毫無無疑問,一家公司利用財務舞弊來遮掩不佳的經濟健康狀況,與一個醫師修改X光片來讓病人的身體健康狀況看來更好沒什麼兩樣。這樣的花招毫無意義,因為公司惡化的情況依然沒有改變,而且最終有一天會暴露出來。
我們將在本書前幾章提供廣泛的案例研究,包括那些為了使不可避免的壞消息延遲曝光,而只修改財務業績和經濟健康問題的公司,以及事先辨識它們的技術。
什麼是財務舞弊?
財務舞弊是管理階層要誤導投資人公司財務表現或經濟健康所採取的行動。結果,投資人因此被騙,以為公司的營收很強勁、現金流更加穩健,而且資產負債表的狀況比實際上更為可靠。
有些舞弊可以藉由仔細閱讀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正式名稱是「財務狀況表」〔Statement of Financial Position〕)、損益表(營業報告〔Statement of Operations〕)與現金流量表所呈現的數字來偵測出來。其他舞弊的跡象也許沒那麼容易可以從數字中看到,而是要仔細檢查附注的描述、季盈餘報告與其他管理階層的表現。我們把財務舞弊分成四大類(在PART2到PART5會討論),包括操弄盈餘舞弊(PART2)、現金流舞弊(PART3)、關鍵指標舞弊(PART4),以及併購會計舞弊(PART5)。
操縱盈餘舞弊
當企業的表現無法達到華爾街預期的盈餘時,投資人就會嚴厲批評高階經理人。毫不意外,為了拉高股價(往往還要拉高高階經理人的薪資紅利),一些公司會採取各種舞弊手法來操縱盈餘。我們已經辨別出以下七個操弄盈餘的舞弊手法,會對一家公司可持續發展的盈餘做出不實的描述。
七種操弄盈餘舞弊手法:
- 提前認列營收
- 認列假營收
- 利用一次性或無法持續的活動來增加收入
- 把目前產生的費用移到後期
- 利用其他技巧來隱藏費用或損失
- 把當期收益移到後期
- 將未來的費用移到當期
現金流舞弊
近年來,大量的財報醜聞和盈餘修正使許多投資人質疑管理階層是否可以自由操縱財報的盈餘數字。因此投資人愈來愈關注現金流量表,尤其是強調營業活動現金流(Cash Flow From Operations, CFFO)。
很多投資人認為現金流不像盈餘,絕對可靠,而且很難操縱。可惜的是,這只是一廂情願的看法。現金流量表並無法對會計造假免疫,而且在很多方面,操縱現金流跟操縱盈餘一樣容易。我們辨別出以下三種現金流舞弊手法,可能會使一個事業實際的現金獲利能力呈現不實的描述。
三種現金流舞弊手法:
- 將融資現金流入移到營業活動下
- 將營運現金流出移到其他活動下
- 利用無法持續的活動來增加營運現金流
關鍵指標舞弊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處理傳統財報的舞弊手法。但是,為了滿足更廣泛的特定公司與特定產業的指標,有愈來愈多績效表現會由其他形式來呈現。這些形式包括衡量像是同店銷售(Same-Store-Sales)、訂單(Bookings)、使用者平均營收貢獻(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ARPU)、投入資本報酬率(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 ROIC)、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獲利(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 EBITDA),以及很多其他的指標。因為這些指標在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的範圍外,因此公司在計算和報告關鍵指標時有很更多自由裁量權。這自然創造出舞弊的機會。PART4要介紹兩種關鍵指標舞弊手法。
兩種關鍵指標舞弊手法:
- 顯示誤導性的指標數字,誇大業績表現
- 扭曲資產負債表的指標數字,避免顯示公司經營惡化
併購會計舞弊
在過去25年中,我們發現一些最讓人擔憂的舞弊手法隱藏在複雜的併購會計流程裡。因此我們將這部分的舞弊增加在新版的《財報詭計》中,強調評估併購驅動型公司本身的複雜性,而且辨別出常使投資人犯錯的舞弊手法。
三種併購會計舞弊手法:
- 人為誇大營收和盈餘
- 虛報現金流
- 操縱關鍵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