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Deco
Go To Top
首頁 > 精選書摘 > 選擇困難有解了!用創造代替取捨,勇敢說出「我全都要」
精選書摘
2025-03-31
  • Wendy K. Smith
    作者
    溫蒂‧史密斯
  • Marianne W. Lewis
    作者
    瑪麗安.路易斯

人生中,我們經常面臨各種看似非此即彼的選擇:

「要穩定的收入,還是追求更具挑戰的事業?」

「應該全力以赴投入工作,還是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

「該堅持自己的目標,還是妥協以迎合別人?」

當每個選項似乎都伴隨巨大代價時,我們容易感到無力與焦慮。然而,Thinkers50創新思維獎得主史密斯(Wendy K. Smith) 和路易斯(Marianne W. Lewis) 提出了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解法——這些問題的答案並非非此即彼,而是藉由「兼並思考」找到雙贏的可能性。這項概念源於兩位作者的意外對話。

當時,溫蒂是哈佛商學院的博士生,專注研究領導者如何在矛盾中做出關鍵決策。她發現,許多企業在「創新」與「穩定」的拉扯下陷入停滯,因為領導者往往認為只能二選一。而瑪麗安,已是研究「悖論管理」的專家,她大膽提出:矛盾不需要解決,而是應該被擁抱,因為真正的突破往往來自對立力量的融合。這場對話成為她們20多年合作的起點。她們研究了無數企業、組織和個人,發現「兼並思考」能夠幫助我們接受矛盾,重新定義問題,並找到看似對立選項間的協同價值。

什麼是兼並思考?

兼並思考是一種突破「二選一」限制的創新思維方式,核心在於將矛盾轉化為創造力的來源。與其陷入非此即彼的選擇困局,兼並思考鼓勵我們重新設計問題,探索如何同時實現多方需求。其主要步驟包括:

  1. 釐清對立選項:承認每個選項的價值,放下對單一「正確答案」的執著,正視眼前的選擇。
  2. 用兼並思維重新定義問題:將「我要選A還是B?」改為「如何將A與B完美融合?」
  3. 組合出新的解決方案:透過創新設計,實現雙贏的結果。

以下提供具體範例,來驗證如何在兩極張力之下,創造新的可能,真正做到「我全都要」。

該轉職還是守住鐵飯碗?

艾拉不到三十歲,在事業上小有成績,如今她面臨職涯上的重大選擇——接受挑戰更高、薪酬更優的新職位,還是留在目前穩定且有歸屬感的工作?艾拉既珍惜團隊,又不想錯過成長機會。透過兼並思考,艾拉重新設計了路徑。她選擇與公司協商,制定「兼容」方案:在離職前培養接班人,完成未盡的項目,同時為新職位做好準備。這樣的安排讓她實現了個人成長,並對團隊負責,達成雙贏。

實際上,從生活到工作無處不存在衝突張力,被迫下決定的場景,在快速迭代的商業決策上,更是經常遇到不得不「二選一」的選擇題,但經歷劍拔弩張的討論的情緒耗竭後,是否也會在冷靜下來時開始思考,「難道沒有更好的選擇」?

Netflix 如何既創新又穩定成長?

Netflix就是善用「兼並思考」的最佳典範。在 DVD 租賃是主流的時期,Netflix 面臨抉擇:是全力投入串流媒體技術,還是專注穩定的租賃業務?任何極端決策都可能導致災難性後果。Netflix 捨棄「犧牲某一項優勢」的方案,而是採取了雙軌策略。他們保留穩定的租賃業務作為基礎,同時逐步投入資源開發串流技術,並利用用戶數據分析以提升服務精準度。最終,Netflix 不僅完成技術轉型,還在串流媒體市場中建立無可撼動的地位。

善用實用工具,打造完美應對方案

為幫助我們擺脫「二選一」的思維限制,史密斯與路易斯提供了以下實用工具:

  • 悖論地圖:將看似對立的選項列出,探索它們之間的潛在互補點。例如,穩定收入與挑戰自我可能通過兼職或副業同時實現。
  • 需求層次分析:深挖每個選項背後的需求,理解真正的價值觀與渴望。
  • 小規模測試行動:在兩個選項之間設計試驗方案,測試可能的解法,避免高風險的全盤投入。

兼並思考顛覆了什麼?

透過以上工具,我們能快速掌握悖論的本質,並能以創造性的方式解讀問題時,選擇就不再是框架,而是一種突破。我們不必為單一答案妥協,而可以設計出滿足多重需求的解法。

下一次,當你面對看似矛盾的選擇時,不妨問問自己:

「我如何設計一個方案,能做到『我全都要』?」

兼並思考不僅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更是一種讓生活與事業更豐富、更有成效的方式。答案,可能就藏在你尚未察覺的視角中。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我全都要:顛覆大腦二選一慣性的進階思維》,感電出版。

SHARE
  • Wendy K. Smith

    溫蒂‧史密斯

    國特拉華大學勒納商學院(Lerner College of Business & Economics)的管理學系愛瑪.史密斯.莫里斯講座教授(Emma Smith Morris Professor of Management),同時擔任該學院女性領導力計畫(Women's Leadership Initiative)學術主任。她的研究屢獲學術獎項,並刊登於《哈佛商業評論》、《管理學學報》和《組織科學》等知名期刊。
    VIEW MORE
  • Marianne W. Lewis

    瑪麗安.路易斯

    美國辛辛那提大學(University of Cincinnati)林德納商學院(Lindner School of Business)的院長兼管理學教授。她曾任英國倫敦卡斯商學院(Cass Business School)院長。她的研究成果發表於《紐約時報》、CNBC、《金融時報》以及《哈佛商業評論》等主要媒體和期刊上。
    VIEW MORE
Category Deco
RELATED ARTICLES

相關文章

Category Deco
FURTHER READING

精選書籍

  • 數位帝國
    數位帝國

    數位帝國

    全球科技監理之戰
    • 安努・布拉福德
      Anu Bradford
  • 魔球投資學金律
    魔球投資學金律

    魔球投資學金律

    少數人才懂的投資市場潛規則
    • 麥可.莫布新
      Michael J. Mauboussin
  • 我全都要
    我全都要

    我全都要

    顛覆大腦二選一慣性的進階思維
    • 溫蒂‧史密斯
      Wendy K. Smith
    • 瑪麗安.路易斯
      Marianne W. Lewis
  • 網站的書封檔案 5
    網站的書封檔案 2

    深海征途2030

    地球最深的拓荒行動,權力、資源與科技的終極賭局
    • 勞拉.特雷特韋
      Laura Trethewey
  • 感電_鋰戰書封2
    感電_鋰戰書封

    鋰戰

    全球能源競爭的未來真相
    • 厄尼斯特.謝德
      Ernest Scheyder
  • 解讀市場預期
    解讀市場預期

    解讀市場預期

    從股價判讀獲得超額報酬(全新修訂版)
    • 阿爾福雷德‧拉帕波特
      Alfred Rappapor
    • 麥可.莫布新
      Michael J. Mauboussin
  • 超智慧,感電出版
    超智慧,感電出版

    超智慧

    AI風險的最佳解答
    • 尼克.伯斯特隆姆
      Nick Bostrom
  • 華爾街命運之輪,感電出版
    華爾街命運之輪,感電出版

    華爾街命運之輪

    穿越資本週期的投資方法
    • 愛德華.錢思樂
      Edward Chancellor
  • 智慧協作時代
    智慧協作時代

    智慧協作時代

    一人即團隊的高生產力新商業模式
    • 湯瑪斯.戴文波特
      Thomas H. Davenport
    • 蒂芬.米勒
      Steven M. Mi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