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Deco
Go To Top
首頁 > 精選書摘 > 利率、通膨、AI題材⋯⋯川普2.0後的全球資金如何重新配置?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美國經濟能在這麼多劇烈波動中,依然保持韌性?這也是許多投資人共同的疑問。

過去十多年,我們經歷了 COVID-19、供應鏈危機、能源價格波動、地緣政治衝突。照理說,經濟應該被壓垮,股市應該長期下跌。但事實是,美股一次又一次從低谷反彈,甚至屢創新高。

也就是說,影響美股的不只是企業獲利或經濟數據,而是整個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與產業戰略之間的互動。

要看懂未來十年的美股,不能再只盯著短線數據,而要把視角放在流動性、通膨、產業結構這三大核心。

流動性:決定美股走向的核心

2022 年 3 月,聯準會開始升息。當時市場普遍認為,美國經濟會陷入衰退,股市必然重挫。

但 2023年~2024 年,美股卻出乎意料地強勢。這不是偶然,而是「流動性邏輯」正在被重新定義 。

我們過去習慣只看貨幣供給量,但現在真正重要的,是資金流向哪裡。

2023 年,財政部長葉倫提出,與其增加貨幣總量,不如提升貨幣流通速度。她把被鎖在逆回購市場與對沖基金裡的閒置資金釋放出來,轉而投向政府主導的戰略產業,包括:人工智慧、半導體、綠能、基礎建設。

這是一個重要訊號:

  • 流動性不再平均滋潤各大產業。
  • 資金會選擇性地湧向戰略產業。
  • 其他板塊可能被邊緣化。

未來的美股,將由政策與產業戰略共同驅動。

通膨,不再只是風險

我們習慣把「通膨」當成市場最大敵人,但真實情況比想像中複雜。

從 2008 年金融海嘯到 2019 年,聯準會多次實施量化寬鬆,雖然資產負債表不斷擴張,但物價卻沒有失控上漲。原因很清楚:「資金並沒有直接流入實體經濟,而是先推升了股票、房市、債市等資產價格。」

真正的大幅通膨,出現在 2020 年疫情之後。當時美國政府首度對全民直接發放現金,商品供應鏈又同時被打亂,才讓通膨在 2022 年急速升溫。

然而,這並不代表高通膨會長期失控。美國擁有完整的產能、強大的就業市場和高消費力,讓需求和價格的平衡仍有緩衝。

更關鍵的是,美國政府正在「策略性利用通膨」:

  • 通膨會推升 名目 GDP。
  • 名目 GDP 上升,自然降低債務占比。
  • 財政赤字因此看起來更可控。

在這樣的結構下,通膨不再只是被動的風險,而是被美國政府主動納入財政戰略的一環。

AI × 美國製造:重塑美股估值

如果說 2010 年至 2020 年的美股牛市,來自低利率與全球資金寬鬆,那麼未來十年,美股的驅動力會完全不同。

近年來,美國政府通過三大法案:

  • 《晶片與科學法案》
  • 《降低通膨法案》
  • 《基礎設施投資與就業法案》

這些法案不只是補貼企業,而是以國家戰略的角度,集中資金扶植人工智慧、半導體、綠能、製造業等產業,目的在於重塑美國科技與產業優勢 。

我想強調的是,這不是單一產業題材,而是一場結構性重塑。這意味著未來美股的估值邏輯,會越來越依賴產業升級與政策驅動,而不再只取決於資金成本。

美股的韌性來自資產階層

許多人問我:「升息應該會壓抑消費,為什麼美股還能撐住?」答案在於,美股的韌性來自於資產階層的消費與投資能力。

根據統計,美國收入前 20% 的家庭,掌握了全美 47% 的所得與 39% 的消費支出。他們同時擁有大量股票、債券和現金,即使在高利率環境中,依然能支撐美國的消費與投資。

換句話說,美股不等於經濟,美股更像是流動性的投影。只要資產階層持續消費、持續投資,美股的底盤就不會動搖。

總結:美股大週期的三大關鍵

從這些分析,我看到三個決定美股未來走向的核心力量:

  1. 流動性被重新定義
    • 資金不再全面寬鬆。
    • 政府會主導資金流向,戰略產業優先。
  2. 通膨與財政赤字的角色轉變
    • 通膨不再只是風險而是策略。
    • 美國正在策略性利用通膨,結合名目 GDP 擴張降低債務壓力。
  3. 產業政策驅動估值
    • AI、半導體、綠能、製造業將成為資本流向的核心。
    • 美股的定價,越來越依賴政策框架。

未來十年的美股,不再是「低利率+寬鬆資金」的劇本,而是政策驅動、產業選擇性成長的新時代。看懂這個大週期,才能在劇烈變動的市場裡保持清晰判斷。

SHARE
  • 成尚泫

    成尚泫

    韓國最受歡迎的總經評論家。在證券公司擔任債券自營交易員,首次踏入金融市場,隨後在國家退休基金和金融機構從事股票、債券等資產管理長達14年,累積豐富的實戰經驗。他通過全球宏觀視角開發投資策略,並在深入研究與實戰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專業能力。除了傳統資產,他還對衍生品及非傳統金融產品抱有濃厚興趣,並積極進行研究。成尚炫曾受邀參加『三Pro TV』、『韓聯社TV』、『Talent Investment』、『KBS Money Ola』等節目,以廣闊的全球視角,深入剖析世界經濟及韓國市場,提供獨到而清晰的投資見解。他目前運營全球宏觀經濟專業部落格『Macro Beyond』,著有《聯準會洞察》等書籍。
    VIEW MORE
Category Deco
FURTHER READING

精選書籍

  • 科技共和國
    科技共和國

    科技共和國

    硬實力、軟信念與西方未來——Palantir 帕蘭泰爾的思想起源
    • 亞歷山大・卡普
      Alexander C. Karp
    • 尼可拉斯・詹米斯卡
      Nicholas W. Zamiska
  • 讓成交更優雅
    讓成交更優雅

    讓成交更優雅

    與顧客共創故事,法國精品銷售教母的情緒價值課
    • 康絲坦絲・卡維
      Constance Calvet
  • 美股投資大週期
    美股投資大週期

    美股投資大週期

    從關稅、美債、升降息到AI浪潮,解讀川普2.0時代的致富訊號
    • 成尚泫
      성상현
  • 經濟戰爭時代
    經濟戰爭時代

    經濟戰爭時代

    全球經濟如何成為美國的戰爭武器
    • 愛德華・費希曼
      Edward Fishman
  • 為投資人賺錢的CEO長怎樣?
    為投資人賺錢的CEO長怎樣?

    為投資人賺錢的CEO長怎樣?

    -
    • 威廉.索恩戴克
      William N. Thorndike Jr.
  • 2
    理應快樂

    理應快樂

    賽局理論與生活之道
    • 考希克・巴蘇
      Kaushik Basu
  • 4
    大威廉絲全力以赴

    大威廉絲全力以赴

    把成功變習慣,世界冠軍的STRIVE升級策略
    • 維納斯.威廉絲
      Venus Williams
  • 富士坑
    富士坑

    富士坑

    美國製造的真實故事
    • 勞倫斯・塔巴克
      Lawrence Tabak
  • 大凍卵時代
    大凍卵時代

    大凍卵時代

    一場關於選擇、控制與生育自由的真實故事
    • 娜塔莉・蘭珀特
      Natalie Lamp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