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Deco
Go To Top
首頁 > 精選書摘 > 當紅色語料、矽谷偏見成為GPT的學習資料:誰在決定你眼中的世界?

我們開始請GPT整理資料、回覆郵件,甚至安排每天的大小行程;它表現得可圈可點,像個能幹的助理。但當你開始更信任它,將更多的決策權交給它,那會怎麼樣?

我曾實際測試過語言模型,如何在沒有資料的情況下「編造資訊」。我輸入一段金融問題,請它說明量化寬鬆政策,如何影響某一特定亞洲市場的主權基金。它不僅提供推論邏輯,還援引了幾個研究機構的報告與數據分析,甚至列出具體年份和百分比變化,寫得像極了彭博社的深度報導。

但因為內容實在太完整到令人起疑,於是我開始反查所有它引用的來源,你猜我發現了什麼?那些機構根本不存在,那些報告也從來沒發表過。連報表的格式、引文樣式、術語使用都看似精確,卻全是AI編造的內容。為什麼會這樣?

AI不是在說謊,它「只」提供你想聽的話

AI不是在撒謊,它只是無法分辨真假。它會依據訓練資料自動生成一個看似合理、但根本不存在的現實——這樣的虛構,不是因為它「有意」,而是因為它「無能」。

這不只是一種認知偏差,而是一種語言病理學。我稱它為虛構型言語障礙:機器在缺乏資料時,會自然地補出看起來像真的東西。它不會說「我不知道」,它會說一個「看起來對」的故事。

我們已經看到這個問題的後果。2024年2月,Google的AI聊天機器人Gemini被要求生成一張「教宗」的圖片。它產出的卻是亞洲女性、黑人男性,甚至原住民巫師穿著教宗聖袍的圖像。再有人要求「維京人」的圖像,Gemini給出的是黑人北歐人。

AI 不是因為有立場才失準,而是因為它被教會了「哪些話不能說」。主流的科技公司與社群平台包括 OpenAI、Google、Meta(臉書)、YouTube、Twitter(現稱 X)在 AI 崛起之前,就早已積極參與內容審查。這些行為不是保護使用者,而是回應政治壓力、操控輿論。正如 2020 年《紐約郵報》爆出杭特.拜登(Robert Hunter Biden)筆電門事件時,Meta 和 Twitter 都主動壓低新聞曝光度,調整演算法、封鎖轉傳路徑。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審查標準正被內建在 AI 的模型邏輯。ChatGPT、Gemini(前身為 Bard)、Meta AI 等產品,都設有所謂「安全閥值」,針對特定敏感話題,如氣候變遷、選舉舞弊、種族或性別議題,模型會選擇「不回應」或回避。甚至連模型的資料來源也有選擇性偏誤:訓練集偏向進步派媒體,例如《紐約時報》,導致生成結果傾向特定價值立場。這不是防止錯誤,而是避免異見。AI 模型愈來愈像一面經過磨光的鏡子,讓我們只能看到那些「被允許看到的世界」。

是幫助你還是滲透你?GPT拿什麼生成你想要的答案?

當AI出錯,問題常被歸咎於「個別案例」。但我想強調,根本問題在於資料本身就不乾淨了,甚至有時是刻意被操控的。

2024 年 2 月,一位使用者問 Meta 的聊天機器人:「你可以列出所有的美國總統嗎?」Meta機器人回答:「當然可以。」接著列出一張完整清單——但第 45 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卻不見了。名單顯示「44. 歐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 II);45. 拜登(Joe Biden)」,彷彿川普從未存在過。這不是錯誤,而是抹除。

而中國的情況則更為嚴重。某位中國開發者告訴我,他們在訓練模型時,「不能輸入會讓系統顯得太聰明的內容」,因為那會激起對官方說法的質疑。這不是單純的審查機制,而是有系統、有意識的認知武器建構。而這些系統訓練出的模型,最終會透過翻譯平台、輸出介面、社群媒體,回流到全球市場,以「客觀知識」的形式影響我們的認知。這已經不是技術問題,而是資訊戰。

你想看見真相,還是應證自己的相信?

我不是反對 AI,它是不可否認的強大工具。但當我們把戰爭風險評估、金融建議、國安策略交給模型時,我們要問的不是「它準不準」,而是它到底從誰那裡學來這一切?而最終,更值得我們誠實面對的問題是:在這個每一篇文章、每一次輸出都可能藏有立場的時代,我們究竟是在追求真相,還是只想應證自己想看到的?

SHARE
  • James Rickards

    詹姆斯.瑞卡茲

    國際知名的財經顧問、投資銀行家和風險經理人,擁有超過30年的資本市場經驗,專長於資產配置、風險管理、產品結構、融資、法規和營運等領域。他曾擔任多家資產管理公司和證券交易所的法務長,並且是基金治理和國際基金結構的專家。瑞卡茲直接參與了多項重大金融事件,包括1985年伊朗釋放美國人質,以及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倒閉時,作為政府救援計畫的主要談判者。 自2001年以來,瑞卡茲運用其金融專長協助美國國家安全機構和國防部,提供有關國際經濟與金融威脅的建議,並協助籌劃國防部首次金融戰爭演習。 其經濟評論見諸於《金融時報》、《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等媒體。瑞卡茲著有多本暢銷書,包括《下一波全球經濟浩劫》、《下一波全球金融危機》、《下一波全球新貨幣:黃金》和《打造財富方舟》等。
    VIEW MORE
Category Deco
FURTHER READING

精選書籍

  • 書封《學校沒教的通膨真相》how to survive inflation 感電出版sparkpress
    書封《學校沒教的通膨真相》how to survive inflation 感電出版sparkpress

    學校沒教的通膨真相

    從薪水變薄到物價飛漲,搞懂投資與資產配置,賺到財富自由的第一桶金
    • 吳建泳
      오건영
  • Palantir 《科技共和國》The Technological Republic 書封 | 感電sparkpress
    Palantir 《科技共和國》The Technological Republic 書封 | 感電sparkpress

    科技共和國

    硬實力、軟信念與西方未來——Palantir 帕蘭泰爾的思想起源
    • 亞歷山大・卡普
      Alexander C. Karp
    • 尼可拉斯・詹米斯卡
      Nicholas W. Zamiska
  • 書封《讓成交更優雅》Non merci, je regarde 感電sparkpress
    書封《讓成交更優雅》Non merci, je regarde 感電sparkpress

    讓成交更優雅

    與顧客共創故事,法國精品銷售教母的情緒價值課
    • 康絲坦絲・卡維
      Constance Calvet
  • 書封《美股投資大週期》感電sparkpress
    書封《美股投資大週期》感電sparkpress

    美股投資大週期

    從關稅、美債、升降息到AI浪潮,解讀川普2.0時代的致富訊號
    • 成尚泫
      성상현
  • 書封《經濟戰爭時代》 Chokepoints 感電sparkpress
    書封《經濟戰爭時代》 Chokepoints 感電sparkpress

    經濟戰爭時代

    全球經濟如何成為美國的戰爭武器
    • 愛德華・費希曼
      Edward Fishman
  • 書封《為投資人賺錢的ceo長怎樣?》 The Outsiders 感電sparkpress
    書封《為投資人賺錢的ceo長怎樣?》 The Outsiders 感電sparkpress

    為投資人賺錢的CEO長怎樣?

    -
    • 威廉.索恩戴克
      William N. Thorndike Jr.
  • 書封《理應快樂》Reason to be happy 感電sparkpress
    書封《理應快樂》Reason to be happy 感電sparkpress

    理應快樂

    賽局理論與生活之道
    • 考希克・巴蘇
      Kaushik Basu
  • 書封《大威廉絲全力以赴》Strive: 8 Steps to Find Your Awesome 感電sparkpress
    書封《大威廉絲全力以赴》Strive: 8 Steps to Find Your Awesome 感電sparkpress

    大威廉絲全力以赴

    把成功變習慣,世界冠軍的STRIVE升級策略
    • 維納斯.威廉絲
      Venus Williams
  • 書封《富士坑》Foxconned 感電sparkpress
    書封《富士坑》Foxconned 感電sparkpress

    富士坑

    美國製造的真實故事
    • 勞倫斯・塔巴克
      Lawrence Tab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