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Deco
Go To Top
首頁 > 精選書摘 > 當紅色語料、矽谷偏見成為GPT的學習資料:誰在決定你眼中的世界?

我們開始請GPT整理資料、回覆郵件,甚至安排每天的大小行程;它表現得可圈可點,像個能幹的助理。但當你開始更信任它,將更多的決策權交給它,那會怎麼樣?

我曾實際測試過語言模型,如何在沒有資料的情況下「編造資訊」。我輸入一段金融問題,請它說明量化寬鬆政策,如何影響某一特定亞洲市場的主權基金。它不僅提供推論邏輯,還援引了幾個研究機構的報告與數據分析,甚至列出具體年份和百分比變化,寫得像極了彭博社的深度報導。

但因為內容實在太完整到令人起疑,於是我開始反查所有它引用的來源,你猜我發現了什麼?那些機構根本不存在,那些報告也從來沒發表過。連報表的格式、引文樣式、術語使用都看似精確,卻全是AI編造的內容。為什麼會這樣?

AI不是在說謊,它「只」提供你想聽的話

AI不是在撒謊,它只是無法分辨真假。它會依據訓練資料自動生成一個看似合理、但根本不存在的現實——這樣的虛構,不是因為它「有意」,而是因為它「無能」。

這不只是一種認知偏差,而是一種語言病理學。我稱它為虛構型言語障礙:機器在缺乏資料時,會自然地補出看起來像真的東西。它不會說「我不知道」,它會說一個「看起來對」的故事。

我們已經看到這個問題的後果。2024年2月,Google的AI聊天機器人Gemini被要求生成一張「教宗」的圖片。它產出的卻是亞洲女性、黑人男性,甚至原住民巫師穿著教宗聖袍的圖像。再有人要求「維京人」的圖像,Gemini給出的是黑人北歐人。

AI 不是因為有立場才失準,而是因為它被教會了「哪些話不能說」。主流的科技公司與社群平台包括 OpenAI、Google、Meta(臉書)、YouTube、Twitter(現稱 X)在 AI 崛起之前,就早已積極參與內容審查。這些行為不是保護使用者,而是回應政治壓力、操控輿論。正如 2020 年《紐約郵報》爆出杭特.拜登(Robert Hunter Biden)筆電門事件時,Meta 和 Twitter 都主動壓低新聞曝光度,調整演算法、封鎖轉傳路徑。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審查標準正被內建在 AI 的模型邏輯。ChatGPT、Gemini(前身為 Bard)、Meta AI 等產品,都設有所謂「安全閥值」,針對特定敏感話題,如氣候變遷、選舉舞弊、種族或性別議題,模型會選擇「不回應」或回避。甚至連模型的資料來源也有選擇性偏誤:訓練集偏向進步派媒體,例如《紐約時報》,導致生成結果傾向特定價值立場。這不是防止錯誤,而是避免異見。AI 模型愈來愈像一面經過磨光的鏡子,讓我們只能看到那些「被允許看到的世界」。

是幫助你還是滲透你?GPT拿什麼生成你想要的答案?

當AI出錯,問題常被歸咎於「個別案例」。但我想強調,根本問題在於資料本身就不乾淨了,甚至有時是刻意被操控的。

2024 年 2 月,一位使用者問 Meta 的聊天機器人:「你可以列出所有的美國總統嗎?」Meta機器人回答:「當然可以。」接著列出一張完整清單——但第 45 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卻不見了。名單顯示「44. 歐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 II);45. 拜登(Joe Biden)」,彷彿川普從未存在過。這不是錯誤,而是抹除。

而中國的情況則更為嚴重。某位中國開發者告訴我,他們在訓練模型時,「不能輸入會讓系統顯得太聰明的內容」,因為那會激起對官方說法的質疑。這不是單純的審查機制,而是有系統、有意識的認知武器建構。而這些系統訓練出的模型,最終會透過翻譯平台、輸出介面、社群媒體,回流到全球市場,以「客觀知識」的形式影響我們的認知。這已經不是技術問題,而是資訊戰。

你想看見真相,還是應證自己的相信?

我不是反對 AI,它是不可否認的強大工具。但當我們把戰爭風險評估、金融建議、國安策略交給模型時,我們要問的不是「它準不準」,而是它到底從誰那裡學來這一切?而最終,更值得我們誠實面對的問題是:在這個每一篇文章、每一次輸出都可能藏有立場的時代,我們究竟是在追求真相,還是只想應證自己想看到的?

SHARE
  • James Rickards

    詹姆斯.瑞卡茲

    國際知名的財經顧問、投資銀行家和風險經理人,擁有超過30年的資本市場經驗,專長於資產配置、風險管理、產品結構、融資、法規和營運等領域。他曾擔任多家資產管理公司和證券交易所的法務長,並且是基金治理和國際基金結構的專家。瑞卡茲直接參與了多項重大金融事件,包括1985年伊朗釋放美國人質,以及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倒閉時,作為政府救援計畫的主要談判者。 自2001年以來,瑞卡茲運用其金融專長協助美國國家安全機構和國防部,提供有關國際經濟與金融威脅的建議,並協助籌劃國防部首次金融戰爭演習。 其經濟評論見諸於《金融時報》、《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等媒體。瑞卡茲著有多本暢銷書,包括《下一波全球經濟浩劫》、《下一波全球金融危機》、《下一波全球新貨幣:黃金》和《打造財富方舟》等。
    VIEW MORE
Category Deco
FURTHER READING

精選書籍

  • 生成式金融危機 立
    生成式金融危機 平

    生成式金融危機

    當AI接管交易,下一場全球經濟新威脅
    • 詹姆斯.瑞卡茲
      James Rickards
  • 致富的心魔 誠品立
    致富的心魔 誠品平

    致富的心魔【誠品獨家書衣版:永不滿足的史矛革】

    金錢、成功與自我懷疑的致富人生
    • 安德魯・威金森
      Ann Chen
  • 致富的心魔 一般立
    致富的心魔 一般平

    致富的心魔

    金錢、成功與自我懷疑的致富人生
    • 安德魯・威金森
      Ann Chen
  • 數位帝國
    數位帝國

    數位帝國

    全球科技監理之戰
    • 安努・布拉福德
      Anu Bradford
  • 魔球投資學金律
    魔球投資學金律

    魔球投資學金律

    少數人才懂的投資市場潛規則
    • 麥可.莫布新
      Michael J. Mauboussin
  • 我全都要
    我全都要

    我全都要

    顛覆大腦二選一慣性的進階思維
    • 溫蒂‧史密斯
      Wendy K. Smith
    • 瑪麗安.路易斯
      Marianne W. Lewis
  • 網站的書封檔案 5
    網站的書封檔案 2

    深海征途2030

    地球最深的拓荒行動,權力、資源與科技的終極賭局
    • 勞拉.特雷特韋
      Laura Trethewey
  • 感電_鋰戰書封2
    感電_鋰戰書封

    鋰戰

    全球能源競爭的未來真相
    • 厄尼斯特.謝德
      Ernest Scheyder
  • 解讀市場預期
    解讀市場預期

    解讀市場預期

    從股價判讀獲得超額報酬(全新修訂版)
    • 阿爾福雷德‧拉帕波特
      Alfred Rappapor
    • 麥可.莫布新
      Michael J. Mauboussin